中共淮南市八公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  淮南市八公山区监察委员会   主办  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廉政文化 > 廉政文学
清廉自守,克己奉公——“清官第一”于成龙
点击次数:40379   来源:八公山区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:2021-12-28 16:15

“屑糠杂米为粥,与同仆共吃”到“日食粗粝一盂,粥糜一匙,侑以青菜,终年不知肉味”,官职越升越高的于成龙,生活条件却越来越艰苦。正如电视剧《于成龙》所演绎的那样,历史上的于成龙能廉洁到何种程度,绝非现今世人所能想象。被百姓评价为“于青菜”“于青天”。为扼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,他带头实践“为民上者,务须躬先俭仆”,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,“无从得蔬茗,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,树为之秃。”于成龙天南地北,宦海二十余年,只身天涯,不带家眷,只一个结发妻阔别二十年后才得一见,他的清操苦节也流芳百世。

两袖清风,薪俸救民。于成龙升湖广下江陆道道员时,在湖北期间,尽管地位和环境都有很大改善,但仍保持了异于常人的艰苦生活作风,他还以糠代粮,把节余口粮、薪俸救民。因之当时百姓在歌谣中唱到:“要得清廉分数足,唯学于公食糠粥。”为广行劝施,让富户解囊,他更以身作则,甚至把仅剩的供骑乘的骡子也“鬻之市,得十余两,施一日而尽”。于成龙升福建按察使离湖北时,依然一捆行囊,沿途以萝卜为干粮。

宽严并济,治吏有道。身为“治官之官”的于成龙,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。他指出:“国家之安危由于人心之得失,而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,识其顺逆之情”。“以一夫不获曰予之喜,以一吏不法曰予之咎,为保郅致政之本。”在黄州时,盗贼猖獗严重影响了地方安定和居民正常生活。为了摸清盗情和每一件重大盗案,他多以“微行”的方式,扮作田夫或乞丐,到村落、田野调查盗情,他还特意在衣内内置一布袋,专放盗贼名单。于成龙升巡抚后仆人请去掉,他笑道:“此袋昔贮盗,今以贮奸贪不省之官吏,未可去也!”针对各属贿赂公行,请客送礼之风,他从利用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开刀,惩一儆百。他赴任江南,入境即“微行”访于民间,面对“州县各官病民积弊皆然而江南尤甚”的状况,不禁叹曰:“噫!吏治败坏如倒狂澜,何止时乎?”于是于成龙很快颁布了《兴利除弊约》,将所开“积弊尽行痛革”。与此同时,他根据自己的体会,又制订了以“勤抚恤、慎刑法,绝贿赂,杜私派,严征收,崇节俭”为内容的《新民官自省六戒》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。方法上,他举优劾贪,宽严并济,时人说凡他所到之处,“官吏望风改操”。康熙帝也称其“宽严并济,人所难学”。

于成龙一生始终廉洁自律,淡泊名利,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更是他为官二十余年的绝佳写照。追古思今,像于成龙这样的两袖清风、为国为民的好官,怎么不叫贪官污吏汗颜,怎么不叫百姓永世爱戴呢?“治国有常,而利民为本”。

党员干部更要坚定理想信念、清廉自守、克己奉公。要慎初,把好人生第一个关口,守住第一道防线,避免第一次放纵。要慎微,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”,摒弃“小节无害”的想法,牢记“禁微则易,救末者难”的道理。要慎独,从思想上提高自觉性,经常进行自我反省,勇于解剖自我。为官者要正,心胸坦荡天地宽;为官者要清,光明磊落心自明;为官者要公,不改初心行致远。